两名印度人首次在波兰销售一种混合了印度米片和欧洲啤酒花的混合啤酒。BBC记者伊姆兰·库雷希将为我们带来乌克兰战争对他们旅程的影响。
一年前,住在波兰的印度人钱德拉·莫汉发现自己陷入了危机,他背负了2万公斤(44092磅)的米片,而一位商业客户却不想收。
这些米片是由印度北部北方邦的一家公司提供的,由当地一家商人进口用于制作谷物。
乌克兰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在运送货物的船只到达波兰港口的4天前,由于汇率波动,莫汉的客户临阵退缩了。
客户希望印度-波兰商会(Chandra Mohan是该商会的商务关系负责人)能想出一个解决方案,使用他再也负担不起的这批货物。
莫汉买下了这些雪花,然后和他的设计师朋友萨格夫·苏库马兰(Sargheve Sukumaran)一起想出了酿造啤酒的主意。
“钱德兰说,‘我在想一种叫马来亚利的啤酒,’”苏库马兰回忆道。
两人都来自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当地居民以他们的母语马拉雅拉姆语被称为马来亚人。
苏库马兰表示:“我也有兴趣创造一种根植于我们的历史——喀拉拉邦和印度传统——但能吸引全球观众的产品。”
两人都清楚,啤酒需要使用米片,但不应该是“大米啤酒”。
这个想法并不是全新的。
莫汉表示:“已经有了用大米和日本啤酒花酿造的日本啤酒。”他们的想法是通过添加欧洲啤酒花的大米味啤酒来区分他们的产品。
莫汉先生和苏库马兰先生向另一位马来亚人寻求建议。
Lijo Phillip在大流行前在波兰推出了自己的啤酒品牌Kalikut 1498。Kalikut是Calicut(现在称为Kozhikode)的另一种拼写方式,Calicut是喀拉拉邦的一个地区。
在他的指导下,莫汉和苏库马兰开始生产他们自己的啤酒。
苏库马兰表示:“在波兰,有很多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啤酒,尤其是来自比利时的好啤酒。”但这些都没有用大米。
莫汉是个滴酒不沾的人,所以苏库马兰承担了品尝和测试产品的任务。
他说:“我们试了几次,第三次成功地达到了完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