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粪便中发现的真菌孢子揭示了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的大型动物在两次“浪潮”中灭绝。
嗜粪真菌的孢子在巨型动物(体重超过45公斤的动物)的肠道中传播,这是它们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因此沉积物样本中孢子的存在表明大型动物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生活过。
埃克塞特大学的这项研究发现,大约2.3万年前,大型动物在Pantano de Monquentiva当地灭绝,大约1.1万年前再次灭绝,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该研究使用了潘塔诺蒙昆蒂瓦泥炭沼泽的样本,该沼泽位于东部科迪勒拉地区,距离波哥大约60公里。这是在哥伦比亚进行的第一次此类研究。
随着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研究结果强调了大型动物的消失如何再次改变维持野生动物和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
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的杜尼亚·h·乌雷戈博士说:“我们知道,大象这样的大型动物在调节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它们会吃掉和践踏植被。”
“通过分析真菌孢子、花粉和木炭的样本,我们能够追踪大型动物的灭绝,以及这种灭绝对植物丰度和火灾活动的影响。
“我们发现,当大型动物消失时,Monquentiva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的植物种类蓬勃发展,野火增加。”
对真菌孢子的分析并没有显示出当时有哪些大型动物,但已知在这一时期在哥伦比亚漫游的物种包括巨型犰狳和6米高的巨型地懒。
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巨型动物在该地区存在了数千年,然后在大约2.3万年前完全消失。
大约5000年后,巨型动物又开始在该地区生活——可能数量更少——直到大约11000年前的另一波灭绝浪潮将它们几乎减少到零。
这些地方物种灭绝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气候变化和人类狩猎是两种可能。研究人员甚至认为是陨石撞击造成的。
“在巨型动物消失后,Monquentiva的植物物种发生了转变,出现了更多的木本和美味植物(那些受食草动物喜爱的植物),依赖动物种子传播的植物减少了,”埃克塞特大学自然地理研究硕士学生、第一作者菲利克斯·皮姆说。
“在巨型动物灭绝后,野火变得更加常见——大概是因为易燃的植物不再被吃掉或践踏。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栖息地对大型动物种群的减少非常敏感。”
这篇论文的结论是,鉴于当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保护工作必须考虑到当地食草动物数量减少对某些植物物种扩散、火灾活动和生态系统服务(人类从自然获得的价值)的潜在损失的影响。
这篇论文发表在《第四纪研究》杂志上,题目是:“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东部更新世巨型动物数量下降的时间和生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