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类型 | 非营利媒体 |
---|---|
语言 | 中文 |
成立 | 2015年9月1日 |
总部 | 台湾台北市中山区 南京东路1段31巷6号6楼 |
业务范围 | 台湾 |
持有者 | 财团法人报导者文化基金会 |
创始人 | 何荣幸 |
董事长 | 刘昌德 |
产业 | 新闻 |
网址 | twreporter |
商业性质 | 否 |
报导者(英语:The Reporter)是由“财团法人报导者文化基金会”于2015年成立的非营利网络媒体,致力于公共议题的深度调查报导,创办人为台湾媒体人何荣幸。
报导者因以非营利基金会的模式经营,平日靠募款和读者捐款维持运作,其网站内容采用知识共享授权条款。
- 1 概略
- 2 成立背景
- 3 得奖纪录
- 4 争议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链接
报导者的营运宗旨是改变台湾的新闻环境和公共领域,该传媒致力于深度调查报导的产出。其未来发展包括,开放源代码、实施摄影共有版权与开放编辑室。报导者的报导内容着重国际与中港事务及文化观察,其中包涵深度题目报导、人物专访及深度文化观察,并穿插以社会大众关注之解释性新闻及相关图表。
报导者网站所有报导都不会有点阅数字,让记者不被文章流量影响报导方向,他们同时也不会冷落较少人关注的议题。
台湾媒体产业在台湾已被视为社会乱源,因“即时新闻”当道,新闻工作者为了大量产制即时新闻,使新闻专业下降,且面临劳动条件低劣,必须靠点阅流量存活等问题。为了解决当今台湾新闻泛滥的困境,报导者创办人何荣幸决定“自己的新闻自己救”,他认为媒体应回归新闻初衷,新闻应是原生内容,且应给予新闻工作者充足的时间制作深度报导,而报导内容也应该经过查证。因此,何荣幸离开主流媒体“独立评论@天下”,在9月1日记者节这天宣布成立报导者,致力于调查报导的产出。
年份 | 奖项 | 类别 | 得奖作品/得奖者 | 结果 |
---|---|---|---|---|
2016年 | 台湾新闻摄影大赛 | 肖像类 | 余志伟 | 第二名 |
肖像类 | 林佑恩 | 优选 | ||
系列照片类 | 林佑恩 | 优选 | ||
平冤年度新闻奖 | 郑性泽案14年 他还在等一个清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
酷摩沙奖 | 酷儿新闻报导奖 | 走入同志家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
卓越新闻奖 | 调查报导奖 | 看见高雄土地伤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
2017年 | 人权新闻奖 | 中文多媒体新闻奖 | 离岸之前─印尼渔工的台湾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奖 |
台海新闻摄影大赛 | 两岸议题新闻类 | 两岸生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银奖 | |
台海环保科技新闻类 | 我们用家与田换来的水泥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金奖 | ||
台海经济新闻类 | 离岸之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银奖 | ||
SOPA亚洲出版协会卓越新闻奖 | 卓越人权报导奖 | 造假.剥削.血泪渔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调查报导奖 | 造假.剥削.血泪渔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资讯图表奖 | 台湾远洋渔业的 大鲔鲈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人权报导奖 | 无国籍的移工小孩—‘没有名字’的孩子们 | 二奖 | ||
2018年 | 人权新闻奖 | 中文特写 | 遮掩的伤口:安置机构里被性侵的少年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异奖 |
台湾新闻摄影大赛 | 年度最佳摄影记者 | 余志伟 | 获奖 | |
系列照片 | 15岁起我这样养活自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余志伟 | 第一名 | ||
突发新闻类 | 余志伟 | 第三名 | ||
肖像类 | 余志伟 | 第一名 | ||
图文特写类 | 余志伟 | 优选 | ||
自然环境与科技类 | 余志伟 | 第三名 | ||
自然环境与科技类 | 余志伟 | 优选 | ||
艺术文化与娱乐新闻类 | 陈朗熹 | 优选 | ||
曾虚白新闻奖 | 公共服务报导奖 | 废墟里的少年——两万名被遗忘的高风险家庭孩子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
台达能源与气候特别奖 | 六轻营运20年:科学战争下的环境难民”系列报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
吴舜文新闻奖 | 国际新闻报导奖 | 被消失的革命:叙利亚的血色公民课 系列报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
2019年 | 人权新闻奖 | 中文调查专题 | 血泪渔场二部曲:海上人口贩运风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奖 |
中文解释性特写 | 职灾地狱?移工梦碎:台湾,危险之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奖 | ||
中文评论 | 当血泪渔场遇上国际劳工标准,开普敦警钟敲醒台湾了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异奖 | ||
SOPA亚洲出版协会卓越新闻奖 | 卓越女性议题报导奖 | 跨国追踪:HPV疫苗政策下的黑布 | 首奖 | |
卓越视频报导奖 | 我们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调查报导奖 | 六轻营运20年:科学战争下的环境难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评论奖 | 2018九合一选举结果观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独家新闻奖 | 普悠玛18死事故——2通简讯示警,关键53分钟危机处理待调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胜 | ||
2020年 | SOPA亚洲出版协会卓越新闻奖 | 卓越人权报导奖 | 无声的灭绝:新疆“再教育营”实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卓越解释性报导奖 | 风向战争与它的推手:揭开台星马中“资讯战商人”的神秘面纱 | 首奖 | ||
卓越解释性报导奖 | 无声的灭绝:新疆“再教育营”实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胜 | ||
卓越艺术及文化报导奖 | 香港反修例运动里的街头艺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经济报导奖 | 中国金主、菲国总部、台湾代工──看不见的线上博弈帝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独家新闻奖 | 国家不愿面对的真相:独家揭露台铁体检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胜 | ||
卓越新闻报导创新奖 | 穿山甲──走私至灭绝之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环境报导奖 | 穿山甲──走私至灭绝之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调查报导奖 | 深入全球假新闻之都,看“境外网军”是如何炼成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吴舜文新闻奖 | 国际新闻报导奖 | 无声的灭绝:新疆“再教育营”实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
卓越新闻奖 | 系列新闻摄影奖 | 香港反修例运动——烈火黑潮/陈朗熹 | 获奖 | |
2021年 | KKBOX Podcast 风云榜 | 最佳新进节目 | 《The Real Story》By 报导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最佳节目 | 《The Real Story》By 报导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
SOPA亚洲出版协会卓越新闻奖 | 卓越新闻报导创新奖 | 租用到迫迁──南铁东移,25年政策与地貌的转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专题特写奖 | 357天等待职灾补偿的折磨:一名泰国移工之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专题调查报导奖 | 安毒幽灵──毒枭、死囚、施用者,台湾人在亚洲的毒品“长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专题突发新闻奖 | 世纪之疫:病毒、人性、新世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胜 | ||
卓越新闻奖 | 社会公器奖 | 财团法人报导者文化基金会 | 获奖 | |
Podcast新闻节目奖 | 《The Real Story》By 报导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获奖 | ||
吴舜文新闻奖 | 国际新闻报导奖 | 选举、政变、抵抗:缅甸动荡全纪录系列报导 | 获奖 | |
2022年 | 台湾新闻摄影大赛 | 系列照片类 | 杨子磊 | 第一名(叶清芳特别奖) |
系列照片类 | 余志伟 | 第二名 | ||
系列照片类 | 杨子磊 | 第三名 | ||
系列照片类 | 郑宇辰 | 优选 | ||
一般新闻类 | 余志伟 | 第一名 | ||
一般新闻类 | 杨子磊 | 第二名 | ||
一般新闻类 | 郑宇辰 | 第三名 | ||
一般新闻类 | 唐佐欣 | 优选 | ||
一般新闻类 | 陈晓威 | 优选 | ||
突发新闻类 | 杨子磊 | 第二名 | ||
突发新闻类 | 唐佐欣 | 优选 | ||
新闻人物类 | 苏威铭 | 第三名 | ||
新闻人物类 | 唐佐欣 | 优选 | ||
肖像类 | 唐佐欣 | 优选 | ||
肖像类 | 余志伟 | 优选 | ||
图文特写类 | 唐佐欣 | 优选 | ||
艺术文化与娱乐新闻类 | 杨子磊 | 第三名 | ||
艺术文化与娱乐新闻类 | 黄品维 | 优选 | ||
艺术文化与娱乐新闻类 | 马雨辰 | 优选 | ||
自然环境与科技类 | 余志伟 | 优选 | ||
SOPA亚洲出版协会卓越新闻奖 | 卓越专题特写奖 | 在罪与罚背后架起对话桥梁──洪当兴家暴杀人案中,孩子的声音与人性面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独家新闻奖 | 台湾疫情8天失守关键──独家披露科学防疫的缺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突发新闻奖 | COVID-19风暴的医疗伦理撞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首奖 | ||
卓越环境报导奖 | 山头上的掠夺: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乱象 ──温泉、露营区背后,不正义的历史为何一再重演? | 首奖 | ||
卓越环境报导奖 | 从盗伐到买卖──围绕千年神木的罪行与交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胜 | ||
卓越经济报导奖 | 从盗伐到买卖──围绕千年神木的罪行与交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胜 | ||
卓越艺术及文化报导奖 | 京戏,何夕──伶人剧人的戏梦与人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胜 | ||
卓越摄影奖 | 在疫情中奋求希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优胜 | ||
财团法人卓越新闻奖基金会卓越新闻奖 | 特写新闻奖 | “信任的人,却背叛了我”──国家首次启动儿少安置机构及校园性侵访查,聆听被害人声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入围 |
2017年6月21日报导者刊登张子午撰述〈当房思琪成为实体——专访作者密友与编辑谈林奕含的出版历程〉的报导,文中以匿名的方式,指称“一间知名出版社”的总编与林奕含“签约旋即解约”的过程,“对林奕含不啻是一个重击”,是对精神疾病“另一个屡见不鲜的歧视与排除”。报导刊出后,宝瓶文化总编辑朱亚君两度于脸书发表声明,驳斥报导者刊载的报导未尽平衡报导之责,单方面引用林奕含密友的说法,造成舆论效应,形同公审,使得她走投无路,于6月25日于自宅意图轻生获救。报导者编辑部随后于26日凌晨在脸书发文致歉,并删除报导中相关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