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 » 微商货源 » 正文

科学家们可能已经找到了大象表现出复杂情绪的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 2025-04-09 07:35   来源:http://www.baidu.com/  作者:无忧资讯  浏览次数:30
核心提示:野生大象可能是下一个加入显示出自我驯化迹象的独家物种名单的动物。4月3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野生大象可能是下一个加入显示出自我驯化迹象的独家物种名单的动物。4月3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象的自我驯化可能导致了它们的一些高级特征,比如哀悼死者,帮助生病或受伤的大象,甚至在镜子中认出自己。

根据自我驯化假说,人类经历了一个“选择对抗侵略”的过程,这是自我诱导的,而不是被迫的。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化生物学家利莫尔·拉维夫在一份声明中说:“自我驯化的理论很难验证。”“这是因为除了人类之外,只有一种物种被认为是自我驯化的:倭黑猩猩。”

拉维夫和她的同事们用20种不同的方法研究了非洲大草原大象与人类和倭黑猩猩的比较。他们发现这三个物种都有一些相同的身体特征,并表现出相同的习惯。大象喜欢玩耍,善于社交,童年很长,还会“照看”族群中其他成员的后代。倭黑猩猩和人类也会这样做。此外,野生非洲象的下颚骨较短,这是猫等家养动物共有的特征。他们似乎也能克制自己,避免对他人咄咄逼人。

大象也可以互相学习。像吃什么和如何养育后代这样的知识是通过社会传播的,而不是像其他动物那样是天生的。例如,蜘蛛生来就知道如何吐丝,鸟类筑巢也是如此。大象也有复杂多样的交流系统。他们广泛的声乐曲目从咆哮到低频隆隆声,小号和咆哮到低频隆隆声。肯尼亚的大象甚至对蜜蜂发出的警报和对人类发出的警报都不一样。

研究小组还发现了几个与大象驯化有关的候选基因。他们将野生大象的基因组与261种家养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并创建了一份经常与驯化有关的基因列表。研究小组称,在674个很有可能从早期大象世代中遗传下来的基因中,有79个基因与其他物种的驯化有关。这可能表明,驯养可以在哺乳动物进化树的多个分支中进化。

研究小组假设,大象的自我驯化可能与它们的体型和相对力量有关。拉维夫说:“这意味着大象通常不太担心为了生存而躲避或与其他动物搏斗。”“这种‘安全环境’可以放松攻击性的选择性压力,释放认知资源,为探索、交流和玩耍提供更多机会。”

一些科学家仍然对自我驯化持谨慎态度,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设。史密森学会的荣誉考古学家和驯化专家梅林达·泽德(Melinda Zeder)说:“很高兴看到倭黑猩猩和人类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减少攻击性有关的基因相似性。”但她仍然对自我驯化的观点持怀疑态度。她补充说,自我驯化是一个“混淆视听的无意义术语”,而驯化需要“两个人跳探戈”,即一个驯养者和一个被驯养者。

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内容来源:
 
 
[ 产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