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 » 母婴用品 » 正文

linux中断编程&.amp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 2024-09-28 15:32   来源:http://www.baidu.com/  作者:无忧资讯  浏览次数:25
核心提示:  1.中断可以随时的打断处理机对其他程序的执行,如果被打断的代码对系统很重要,那么此时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时间应该是越短越

  1.中断可以随时的打断处理机对其他程序的执行,如果被打断的代码对系统很重要,那么此时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时间应该是越短越好。

  2.通过上文我们知道,中断处理程序正在执行时,会屏蔽同条中断线上的中断请求;而更严重的是,如果设置了IRQF_DISABLED,那么该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是会屏蔽所有其他的中断请求。那么此时应该让中断处理程序执行的越快越好。

  上面的几个例子都要求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时间越短越好。一般的,中断处理程序会在上半部分执行。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情况,上半部分就只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完整的中断处理流程是由中断处理程序和下半部分共同完成的。

  这样划分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我们必须有一个快速、异步而且简单的处理程序专门来负责对硬件的中断请求做出快速响应,与此同时也要完成那些对时间要求很严格的操作。而那些对时间要求相对宽松,其他的剩余工作则会在稍候的任意时间执行,也就是在所谓的下半部分去执行。

  总之,这样划分一个中断处理过程主要是希望减少中断处理程序的工作量(当然了,理想情况是将全部工作都抛给下半段。但是中断处理程序至少应该完成对中断请求的相应。),因为在它运行期间至少会使得同级的中断请求被屏蔽,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响应能力和性能。而在下半段执行期间,则会允许响应所有的中断。

  和上半段只能通过中断处理程序实现不同的是,下半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完成:小任务(tasklet),工作队列,软中断。在本博客后续的文章当中你会看到,不管是那种机制,它们均为下半部提供了一种执行机制,比上半部灵活多了。至于何时执行,则由内核负责。

  以上是上下部分划分的基本概述,通过tasklet和工作队列机制,你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下部分的执行。

  tasklet的实现

  tasklet(小任务)机制是中断处理下半部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使用也是非常简单的。正如在前文中你所知道的那样,一个使用tasklet的中断程序首先会通过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来快速完成上半部分的工作,接着通过调用tasklet使得下半部分的工作得以完成。可以看到,下半部分被上半部分所调用,至于下半部分何时执行则属于内核的工作。对应到我们此刻所说的tasklet就是,在中断处理程序中,除了完成对中断的响应等工作,还要调用tasklet,如下图示。

linux中断编程@amp 三联

  tasklet由tasklet_struct结构体来表示,每一个这样的结构体就表示一个tasklet。在中可以看到如下的定义:

  1tasklet_struct

  2{

  3structtasklet_struct *next;

  4unsigned long state;

  5atomic_t count;

  6void(*func)(unsignedlong);

  7unsigned long data;

  8};

  在这个结构体中,第一个成员代表链表中的下一个tasklet。第二个变量代表此刻tasklet的状态,一般为TASKLET_STATE_SCHED,表示此tasklet已被调度且正准备运行;此变量还可取TASKLET_STATE_RUN,表示正在运行,但只用在多处理器的情况下。count成员是一个引用计数器,只有当其值为0时候,tasklet才会被激活;否则被禁止,不能被执行。而接下来的func变量很明显是一个函数指针,它指向tasklet处理函数,这个处理函数的唯一参数为data。

  使用tasklet

  在使用tasklet前,必须首先创建一个tasklet_struct类型的变量。通常有两种方法:静态创建和动态创建。这样官方的说法仍然使我们不能理解这两种创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够透过源码来分析倒是可以搞明白。

  在中的两个宏:

  1464#define DECLARE_TASKLET(name, func, data)

  2465struct tasklet_struct name={ NULL, 0, ATOMIC_INIT(0), func, data }

  3466

  4467#define DECLARE_TASKLET_DISABLED(name, func, data)

  5468struct tasklet_struct name={ NULL, 0, ATOMIC_INIT(1), func, data }

  就是我们进行静态创建tasklet的两种方法。通过第一个宏创建的tasklet处于激活状态,再通过调度函数被挂起尽而被内核执行;而通过第二个宏创建的tasklet处于禁止状态。从两个宏的定义可以看到,所谓的静态创建就是直接定义个一个名为name的tasklet_struct类型的变量,并将宏中各个参数相应的赋值给这个name变量的各个成员。注意,两个宏在功能上差异就在于对name变量count成员的赋值上,具体原因在第一部分已经说明。也许你对ATOMIC_INIT这样的初始化方式感到疑惑,那么看完定义后,你就会一目了然:

  1//在arch/x86/include/asm/atomic.h中

  215#define ATOMIC_INIT(i) { (i) }

  3//在linux/types.h中

  4190typedef struct{

  5191 intcounter;

  6192} atomic_t;

  与静态创建相对的是动态创建,通过给tasklet_init函数传递一个事先定义的指针,来动态创建一个tasklet。这个函数源码如下。

  1470void tasklet_init(structtasklet_struct *t,

  2471 void(*func)(unsignedlong), unsignedlongdata)

  3472{

  4473 t->next=NULL;

  5474 t->state=0;

  6475 atomic_set(&t->count, 0);

  7476 t->func=func;

  8477 t->data=data;

  9478}

  相信你在阅读上面的代码是基本上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不过这里还是要特别说明一下atomic_set函数:

  1//在arch/x86/include/asm/atomic.h中

  235static inlinevoidatomic_set(atomic_t *v,inti)

  336{

  437 v->counter=i;

  538}

 
 
[ 产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产品
点击排行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